BOB半岛官方网站吴江:“短寿”体育馆的致命基因建设投入约8亿元,使用寿命却不到10年——6月3日,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。据沈阳媒体报道,这座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室内足球场被拆除的原因是使用率不高。(6月5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常言道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,生物界新陈代谢,优胜劣汰的规律,在城市建设领域其实也同样存在。对于城市发展而言,“拆”其实不必是个禁区,即便是国外的一些发达城市,也同样存在拆除过时建筑,规划建设新建筑的需求。既然世事瞬息万变,谁也没有长后眼,10年之后的事情,当然很难预料。对于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而言,尽管承载了沈阳球迷的很多记忆,更有着球迷的牵挂与不舍,然而,这座不到投入使用还不到10年的体育中心,终究还是难免爆破拆除的下场。
事实上,尽管9年前投入使用时,沈阳市曾以“拥有了一座在世界体育场馆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豪华室内体育场”而自豪,而无论是斥资100多万美元的人工草坪,还是可以容纳3.3万名观众的体育馆规模,更不吝为其贴上“豪华、地标、最大”的标签。然而,仅仅不到10年光景,当年的豪华体育馆,却已迅速凋零成“昨日黄花”。投入巨资建成的豪华体育馆不仅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,反而在与其他体育场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,甚至因利用率低而沦为了一座仓库。既然体育馆已然是徒有虚名,与其任其“占着茅坑不拉屎”,拆除用于商业地产开发,要说未尝不是合理而及时的调整。
不过,决策固然不能苛求万无一失,也难免有出现偏差和误判的概率,然而,一座投资高达8亿的豪华体育馆,居然沦落到如此境地,恐怕并不能全归之于发展得太快,以至于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。 诚然,在8亿元建设绿岛体育中心的时候,或许还不会想到沈阳会成为2008奥运会足球项目的分会场。于是,为奥运会而筹建的那些全新体育场馆,把生不逢时的“前辈”逼成一座“仓库”,甚至不得不“爆破拆除”,或许也只能怪前辈命不好。然而,作为投资高达8亿的重大项目,当初的规划显然应该相当审慎,更应将出现偏差的概率最小化。
据说,豪华体育馆之所以利用率低,沦为仓库,除了地处郊区这一因素之外,主要是受到后期为奥运会建成的沈阳奥体中心、铁西体育场等大型体育场馆的竞争。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倒在沙滩上”,面对有着后发优势的后起之秀的挑战,当年的豪华体育馆成为“昨日黄花”,似乎也在情理之中。不过,按理来说,近10年来的城市化过程,本该让当年的郊区逐渐成为黄金地块,假如地段真的很偏的话,其实没有理由被商业开发地块看中;至于来自新建体育场馆的竞争,即便是出于奥运会的考量,也理应尊重过去的规划,不仅应当充分利用已建成场馆的资源,新建场馆也同样需要考虑未来作为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,以保障公共投资的效益,在这一点上,雅典与伦敦奥运会其实都在充分利用已有体育场馆上做足了功夫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规划不够合理,选址不够得当,固然是不到10年的豪华体育馆便被爆破拆除的原因之一,但之所以国内建筑“正当英年,却遭爆破”的悲剧屡屡上演BOB半岛体育。恐怕还不是规划本身犯下了什么低级错误,而是其背后根深蒂固的好大喜功、喜新厌旧的规划与建设理念使然。而之所以这一理念可以大行其道,又可以追溯至公共投资效益评估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的缺失。
一言以蔽之,投资8亿元的豪华体育场仍然“短寿”,其实仅是个表象,其背后的“短命”规划,“短视”的政绩观与发展模式,才是最致命的基因。